冀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11课巜锁不住的心仿写第4段
教学目标:
1、正确认读本课2个生字,学会书写5个生字。
2、朗读诗歌,透过语言文字,体会孩子渴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自在玩耍、体验、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。
3、结合自己的学习、生活实际,理解诗歌中孩子的感情,并尝试着和自己的父母沟通、交流。
教学重、难点:理解诗歌中孩子的感情,并尝试着和自己的父母沟通、交流。 教学准备:
学生准备:预习课文,自学生字,遇到不懂的记下来。
教师准备:生字卡片。
教学时间:1~2课时
第一课时
一、联系实际,引入课题
师:同学们请,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想一想:平时你有没有自由自在玩耍的时间?在玩耍与学习的问题上你的父母和你有没有不同意见?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的?学生畅所欲言。
(设计意图:由学生的生活实际,激发学生的联想,引起对本课主题的思考。)师:看来,每个同学都有和父母沟通的方法,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,看看诗中的小朋友是如何向自己的妈妈表达自己的心声的。
教师板书课题:锁不住的心
师:“看到题目,你们想知道什么?”
学生畅所欲言。
(设计意图: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,引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动机,产生阅读期待。)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。
1、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自由读课文,遇到不认识的字,用喜欢的方式解决,把课文读正确、读流利。
2、用课件出示文中的生词,指名读,开火车读。
3、用各种形式理解文中词语。
4、检查读文情况:
教师指名学生按自然段读课文,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。
(设计意图:用多种方式来理解词语,教给学生自主识字方法,提高自主识字能力。)
第二课时
一、谈话导入
师:我们继续学习第11课《锁不住的心》(教师板书课题),回忆一下,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?
(学生根据上节课所学回忆诗的主要内容)
二、品读文本,情感体验
1、教师引导学生再读课文,边读边想:读完课文后,你认为文中的“我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。
2、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诗句谈自己的看法:懂事的、活泼的、顽皮的、无奈的??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。
(设计意图:意在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。)
3、理解诗句“世界也是一本书”。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,也可以引用名家名言
或名人事例加以说明。
例如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——是对课内外结合的绝好说明。
我们以前学过的《大自然的语言》《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》《走进大自然》等文章,都可以作为向大自然学习的范例。
毛泽东、高尔基、竺可桢等伟人或名人的人生经历也很好地证明了向生活学习、自然学习的必要。
(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旁征博引,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观点。)
4、想一想:妈妈原来是怎样想的?假如妈妈了解了“我”的想法,他又会怎样呢? 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。
(设计意图:通过推测妈妈原来的想法,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。增进父母和孩子间的交流和理解。)
四、情感朗读,加深理解
1、师:让我们自己来扮演文中那个孩子,有感情的朗读这首诗歌吧!注意要读出感情呀!
(学生练习朗读,形式多样,可以自己读,可以同桌分小节读,也可以小组合作朗读。)
2、师:哪位同学或是小组愿意展示一下你们的朗读?
(指名或是一小组感情朗读,其他同学注意倾听,评议。)
三、记忆字形,指导书写
本课生字不多,可引导学生自学。
重点指导:“绒”的右边注意不要写成“戒”。
四、拓展延伸,积累实践
小练笔:给父母写封信,说明自己的想法。题目可以是《锁不住的心》《爸爸妈妈,我想说??》《我渴望》等,也可以仿照课文写首小诗,表达自己的感受。
(设计意图:读写结合,提高写作能力。)
板书设计:
11、锁不住的心
懂事活泼
顽皮无奈
篇二:(最新冀教版赛课教案)四年级下语文《锁不住的心》教学设计
篇三:(冀教版)四年级语文下册(锁不住的心)教学反思
《锁不住的心》 教学设计
教材分析:
《锁不住的心》是一首现代儿童诗,诗歌以儿童和妈妈说心里话的方式表达了孩子热切的渴望:世界也是一本书,大自然是广阔的课堂,请不要锁住屋门,放我到大自然中去拥抱蓝天、白云,亲近小鸟、青蛙,在那里,我同样可以获取知识,获得营养。
诗歌语言浅显,感情真挚、自然,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、童趣,诗歌中描写的孩子的生活、心理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。
教学目标:
知识与技能:
1、正确认读本课2个生字,学会书写5个生字。
2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,读出诗歌的韵律美。
过程与方法:
1、朗读诗歌,透过语言文字,体会孩子渴望到大自然中去自由自在玩耍、体验、获取知识的迫切心情。
2、在多种形式的诵读中,感受诗歌相似的结构形式。
情感、态度与价值观:
1、结合自己的学习、生活实际,理解诗歌中孩子的感情,并尝试着和自己的父母沟通、交流。
2、理解父母的做法,感受父母做法中对自己的爱。
重难点分析:
? 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。
? 理解诗歌中孩子的感情,并尝试着和自己的父母沟通、交流。
课前准备:
多媒体课件和乐曲。
教学过程:
第一课时
一、联系实际,谈话导入。
(一)师:联系你的生活实际想一想:在玩耍与学习的问题上你的父母和你有没有不同的意见?你们是怎样处理的?
学生交流
(二)师:看来,父母锁住了我们的腿,锁住了我们的人,却锁不住我们的心呀!
教师板书课题:锁不住的心
(设计意图:由学生的生活实际,激发学生的联想,引起对本课主题的思考。)
二、初读课文,整体感知诗歌。
(一)学生自由读课文,要求:把字句读正确、读流利。
(课件出示)出示生词指名认读
锁住 枕巾 绒鸟 桌椅 栓紧
(二)分小节读诗歌
(课件出示)边读边思考:文中的孩子在什么情况下和妈妈说了这番话?
(二)交流预设:
引导学生认识到诗歌中的小孩子可能因为贪玩、学习成绩下降(妈妈认为的)被妈妈锁在家里,并且被妈妈要求好好读书,在这种情况下孩子和妈妈说了这番话。
三、细读文本,了解孩子的迫切心情。
(一)学习第一小节。
1、学生展示读第一小节。
课件出示阅读提示:妈妈锁门的目的达到了吗?
各抒己见
反馈交流中引导学生体会诗中孩子的做法和想象:不能真正到池塘看青蛙鸣叫,但是,绿纸片、脸盆都成为了孩子的“玩具”。虽然门锁住了人,不能让作者到外面去,但是通过想象,他的心依旧在大自然中玩耍不停。
2、再次朗读第一小节,读出孩子心中迫切的渴望。
我们也都曾经做过被锁住的人,当时你有什么想法?
预设:想从窗户跳出去,又怕人看见告诉妈妈。
想在家找到钥匙,让小伙伴帮忙打开门。
想大哭一场。
??
师:带着你的这种心情,读出你的迫切渴望。
指名读,范读等
(设计意图:意在了解学生对诗歌内容和情感的把握。)
(二)自主学习第二、三小节。
(课件出示自学提示)
用第一小节的学习方法学习第二、三小节,想一想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孩子心中的渴望。
交流自己的体会。
四、朗读全文,回归整体。
师生合作朗读,即教师读每小节前四行相似的部分,学生接读后面的内容。
第二课时
一、品读文本,情感体验。
(一)课件出示阅读提示。
学生默读课文,边读边想:你认为文中的“我”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勾画有关的重点词句。 反馈交流: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诗句谈自己的看法:懂事的、活泼的、顽皮的、想象力丰富的、无奈的??学生只要言之成理即可。
1、抓住三个“妈妈,你以为锁住屋门就锁住了我的心”来体会文中孩子的无奈,对妈妈做法的反抗与不满。
2、抓住“池塘就是装满水的脸盆、衣架就是大树、绒鸟就是真的小鸟、我的桌椅就是大山、课桌上的字就是羊群”来体会文中孩子的活泼、顽皮与想象力丰富。
3、抓住最后一小节体会孩子的“懂事”。
(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。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,张扬个性,完善人格,塑造人文精神。)
(二)理解诗句“世界也是一本书”。你同意这种说法吗?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,也可以引用名家名言或名人事例加以说明。
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引导:
1、例如,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是对课内外结合的绝好说明。
2、我们以前学过的《自然之道》、《假如你在野外迷了路》、《女孩儿乌塔》等文章,都可以作为向大自然学习的范例。
3、毛泽东、高尔基、竺可桢等伟人或名人的人生经历也很好地证明了向生活学习、自然学习的必要。
(设计意图:引导学生旁征博引,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观点。)
(三)(课件出示)续写诗句
让我去和小羊说话,让我去听青蛙弹琴,让我去——————。因为,世界也是一本书哇!
二、情感朗读,加深理解。
学生伴随音乐多种形式朗读课文,可以自己读,可以同桌分小节读,也可以小组合作朗读。
三、情感交流,感受亲情。
(一)学生小组中交流,想一想:假如妈妈了解了“我”的想法,她会怎样做呢?
课件出示交流话题。
(二)在交流中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对自己父母的了解来进行推测。通过父母的想法让学生体会到,父母的做法源于对我们的爱。
(设计意图:通过推测妈妈原来的想法,理解妈妈的良苦用心。增进父母和孩子间的交流和理解。)
四、拓展延伸。
出示班中陈磊的作文《我要悄悄告诉妈妈一件事》,让学生朗读后,从孩子和妈妈的角度谈感受。
我要悄悄告诉妈妈一件事,上次是我把花瓶打碎了。我怕告诉您,您会把我打成猴子的屁股。 我要悄悄告诉妈妈一件事,您的花我当杂草拔出去了。我没有告诉您,是因为我不想让您骂我。
我要悄悄告诉妈妈一件事,是我把钥匙弄丢了。我没有告诉您,是因为不想让您说:“哎呀,又把钥匙弄丢了吧,都告诉你多少回了??”我不想再被说30分钟了。那些时间看电视,还能长些知识呢。
我要悄悄告诉妈妈一件事,我拿了爷爷10块钱。我不想浪费时间解释原因了,总之没有用它做坏事。
我要悄悄告诉妈妈最后一件事,如果你看见了我的这篇作文,你很生气的话,就当不是我写得好了。
五、作业超市
试着用诗歌的形式,和家人、朋友、老师、同学说说心里
(设计意图:学用结合,读写结合,提高写作能力。)
六,板书设计:
锁不住的心
活泼、贪玩、无奈、懂事
热爱大自然
渴望自由??
世界也是一本书哇
教学反思:《锁不住的心》是一首现代儿童诗歌,诗歌以儿童和妈妈说心里话的方式表达孩子热切的渴望大自然:世界也是一本书,大自然是广阔的课堂,请不要锁住屋门,放我到大自然中去拥抱蓝天白云,亲近小鸟、青蛙,在那里,我同样可以获取知识,获得营养。
我首先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,激发学生的联想,引起对本课主题的思考。课前让学生想
一想:平时你有没有自由自在玩耍的时间?在玩耍与学习的问题上你的父母和你有没有不同意见?你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想法的?反馈意见表明:大多数学生都与父母有过碰撞和摩擦,想反抗,但是没有办法。这时让学生朗读诗歌,他们很容易理解诗歌中孩子的苦恼。
接着引导学生感情朗读,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。抓住重复性的关键语句,把握诗中孩子的形象特点。如:“妈妈,您以为锁住屋门,就锁住了我的心”——表露孩子对妈妈行为的“反抗”和不满。“老老实实地捧起课本”一句反复三次,由此可以推断妈妈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和用意——希望我老老实实在家里,好好学习书本知识。根据具体语句引导学生读出孩子对妈妈的真挚请求与热切的渴望,读出孩子自娱自乐的欢乐,也可以读出孩子的无奈。并且学生能大胆说出自己的心里话,课堂气氛十分活跃。(接着引导学生感情朗读,体会诗歌中蕴涵的情感。抓住重复性的关键语句,把握诗中孩子的形象特点。如:“妈妈,您以为锁住屋门,就锁住了我的心”——表露孩子对妈妈行为的“反抗”和不满。“老老实实地捧起课本”一句反复三次,由此可以推断妈妈之所以这样做的理由和用意——希望我老老实实在家里,好好学习书本知识。根据具体语句引导学生读出孩子对妈妈的真挚请求与热切的渴望,读出孩子自娱自乐的欢乐,也可以读出孩子的无奈。)
最后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,引导学生展开讨论:文中的孩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?如果妈妈听到了这些话会怎么想呢?我们帮这个孩子想个办法,怎样让妈妈知道这些话?
这节课的不足之处:在学生讨论小主人公时,没有及时的引导他们去感悟去读,因此学生没能真正的走进小主人公的心理,因此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要再接再厉,不断的改善自己,提高自己的素质.